是的,美國海外倉備貨需要繳納關稅,且受近期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影響顯著。
一、海外倉備貨需繳納關稅的原因
美國取消“小額免稅”政策(T86)
自2025年5月起,美國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稅的政策,所有進口商品均需繳納關稅。海外倉備貨屬于一般貿易進口,需按商品類別繳納基礎關稅(如電子產品、家居用品等品類稅率較高)。加征“對等關稅”
根據2025年4月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34%關稅政策,中國輸美商品需在基礎關稅基礎上額外加征34%的關稅(如原基礎關稅為10%,總稅率則為44%)。
例外情況:若貨物在2025年4月10日前已啟運且在5月13日前清關,可豁免新增加征關稅。合規(guī)申報要求
海外倉備貨需通過正式報關(T11流程),需提交詳細商品信息、價值證明等文件,海關將根據申報價值計算稅費,無法享受小包直郵的“低值豁免”紅利。
二、關稅成本如何分攤與優(yōu)化?
批量運輸降低單件成本
通過海運/空運集中運輸大批量貨物至美國海外倉,可分攤關稅和物流費用。例如,單件商品分攤的關稅成本可能比直郵模式低30%-50%。
案例:價值100美元的商品,直郵需繳納30%關稅(30美元)+50美元固定費用(新政后),總成本80美元;而海外倉批量運輸可能通過分攤降至40-50美元。
提前備貨鎖定稅率
在關稅政策變動前完成備貨,可避免后續(xù)稅率上調風險。例如,Temu等平臺已要求賣家在2025年4月前完成核心商品的海外倉遷移。合規(guī)申報與貨值優(yōu)化
與專業(yè)清關團隊合作,合理申報商品分類和價值(需確保合法合規(guī))。
通過簡化包裝、降低申報附加值等方式,合法降低單件商品的計稅基礎。
三、當前政策下的風險與注意事項
倉儲與庫存風險
備貨需精準預測銷量,避免因滯銷導致倉儲成本上升(海外倉倉儲費通常按體積/重量計費,部分包含貨值比例費用)。
建議選擇提供“免倉期”或動態(tài)庫存管理的海外倉服務商。
合規(guī)性要求
確保商品符合美國法規(guī)(如FDA、FCC認證),避免清關延誤或罰款。
需提前完成商品備案,部分品類(如食品、化妝品)需額外資質。
物流服務商選擇
優(yōu)先選擇與美國主流快遞公司(UPS、FedEx)合作穩(wěn)定的服務商,避免因“跑水賬號”等問題導致貨物被扣。
選擇具備中美雙清關能力的物流商,降低清關風險。
四、總結:海外倉備貨關稅的應對策略
必須繳納關稅:海外倉模式無法規(guī)避關稅,但通過批量運輸、提前備貨和合規(guī)申報可顯著降低單件成本。
成本與風險平衡:需權衡關稅、倉儲、物流及潛在滯銷風險,建議分階段備貨,優(yōu)先選擇高周轉率商品。
政策敏感性:持續(xù)關注美國關稅政策變化(如2025年6月后小包關稅可能進一步上調),及時調整備貨策略。
關鍵建議:優(yōu)先與具備合規(guī)清關能力、美東/美西雙倉布局的頭部海外倉服務商合作,利用其系統(tǒng)對接和庫存管理能力,最大化降低關稅及運營風險。